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,以前记录作业的本子已经消失了,老师每天在家长微信群、QQ群布置作业,孩子的作业已经成了家长的功课。而且作业签字的方式也逐渐“高大上”,有语音签字,也有视频签字,家长通过语音或录一段视频说明孩子作业完成情况。
部分家长认为,帮孩子检查作业是应该的。也有家长吐槽,批改作业、辅导习题是老师的教学范围,家长本身也有繁重的工作,下班后还不得“消停”,身体实在吃不消。
毕竟大部分家长不是专业的教师,劳心劳力地“陪练”,对孩子学业提高真的会有很大帮助吗?本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是学校负责的,为什么家长成“助教”了呢?家庭教育为何“跑偏了”?什么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呢?
家长过度监管或不管 都会让孩子心生无力感
首先,写作业的任务到底是家长的还是孩子的?父母的过分监管意味着孩子应该独立承担的责任被分担,让他们将本该自己负责的事情转嫁给家长。而且,孩子被监视,就意味着他是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,这会让孩子内心感觉自己无能,引发自我放弃和反感、愤怒,从而应付作业。
有的孩子写作业磨蹭,是因为觉得“我即使都会了,作业也完成了,爸爸妈妈还是不让我玩”。出现这样的状况,主要是有些家长认为玩就是浪费时间,习惯性地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,让孩子没完没了地学习、做题。长此以往,孩子就会故意地拖拉、边玩边学。
还有的孩子用磨蹭获得父母的关注。这些孩子平时得不到爱的滋养。父亲常年出差,母亲只关注工作。“你们不是在乎我的学习吗?那我就让你着急,让你陪着我。”家长如果没有弄清孩子的心理,不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,孩子就会永远磨蹭下去,家长也只有永远地陪读下去。
分清主次 不能越位
在孩子完成学业的过程中,需要家长配合老师扮演好“助教”这一角色。但目前,家长的“助教”角色做得太辛苦了,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家长在做“助教”时,角色不清、主次不分。
老师如同教练,孩子如同运动员,家长只是协助教练,让运动员完成他的训练任务而已。我们既不能做教练应该做的事情,也不能做运动员该做的事情。因此,老师对于家长的要求一定要把握好度,否则,孩子作业会成为家长的负担。
写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如果孩子实在完成不了,可能作业难度过大,超越了孩子可接受的程度。孩子学不会,压力会更大,容易失去自信心和好奇心。这比孩子上不上辅导班问题大多了。
每个“助教”都有自己的“血泪史”。助教没有做好,除了越位,也有没看清楚现象背后的本质。比如,磨蹭是因为作业难度大,还是孩子内心的需求没有满足。要做好一个“助教”,就要分清角色和主次。
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惰性难免,很容易缺少责任心和自觉性,家长有责任和义务督促、指导、帮助孩子学习。家长陪写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,让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学会时间管理,提高效率。有了家长的陪伴,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长的认可。如果家长有不情愿的想法,则会对孩子有消极的暗示,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。
三四年级是孩子由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,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,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。此时,家长应该适当地放手,和孩子事先约定好,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,家长就不再给孩子额外增加学习任务了。剩下的时间由孩子自己支配,可以干他喜欢的事情。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时间,做自己的主人。
关注孩子的成长而非分数
现在很多人认为家庭教育,是学校教育主导下的家庭教育,家庭和学校一起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服务,这是一种误解。
家庭教育本身有它独特的价值、空间、方式。
实际上,家庭教育主要是依据父母或家庭成员的独特身份,和孩子进行交往,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教育,这是家庭教育的本质。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过程中,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品德,学会相互尊重、相互理解,学会如何解决问题。如果把家庭教育仅仅当成帮孩子做作业、提高分数,就会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帮衬,就丢掉了家庭教育原本的价值,也丢掉了家庭教育的优势以及应该实现的目标。
所以,我认为很多家长应该更理性、更超脱地去思考:家庭教育究竟应该做什么?然后再来看看怎么去实施。不能让家庭陷入为学校服务,为孩子提高分数服务的窘境。学校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,不应该把家长绑在考试的战车上。
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,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孩子怎样与人交往、与人分享、与人相处,这个是最关键的。